侵犯知识产权是民事还是刑事?
一、侵犯知识产权是民事还是刑事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既有可能属于民事违法范畴,亦有可能上升至刑事犯罪层面。在众多案件中,若涉案维权行为所带来的损害程度较轻,那么通常仅需通过民事诉讼渠道,便可使被侵害方得以要求侵权行为责任人停止其侵权行为,并对因此产生的损害给予相应补偿。
然而,如果涉及到较为严重的侵权行径,如情节恶劣且非法所得数额巨大者,则极有可能触犯刑法规定,从而演变成刑事犯罪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
(五)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
二、侵犯知识产权会面临民事还是刑事处罚
侵犯知识产权可能面临民事和刑事处罚。
从民事角度看,知识产权所有者可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例如,赔偿损失通常以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为依据,难以确定的,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从刑事角度,若侵权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会面临刑事处罚。如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具体的处罚方式需根据侵权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三、侵犯知识产权该如何认定罪与非罪
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罪与非罪,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若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仍积极为之,则可能构成犯罪;其次,看行为的违法性,即是否违反了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再者,看侵犯的程度,一般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如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等。若行为轻微,未对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一般不认定为犯罪,可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认定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非罪。
侵犯知识产权可构成民事违法或刑事犯罪。轻微损害多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但严重侵权,如情节恶劣、获利巨大,则可能触犯刑法,升级为刑事案件,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